11月1日,作为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的联动活动之一,2024中国机器人大赛在陕西省西安市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大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于11月1日至3日举行。
中国机器人大赛自1999年举办至今,25年来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最权威的机器人技术大赛之一。本届大赛为期三天,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300余所高校的3000余名参赛者报名参赛。大学组分别设有自动分拣机器人、FIRA小型组、服务机器人、机器人旅游、医疗机器人、武术擂台赛、舞蹈机器人、工程竞技类机器人等项目。今年还新增了航天器设计与空间机器人赛项,开辟了职教赛道和青少年赛道,共计21个大项。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兼机器人竞赛与培训部主任李实介绍,大赛主要面向大学生和研究生,主要有三个核心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解决人才培养问题,重点培养我国在机器人、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创新性核心人才。第二个目标就是关键技术研发,解决国家提出的“卡脖子”问题。大赛每个赛项都蕴含了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大赛将其融入项目,通过激发年轻人,发动他们的智慧,鼓励他们去提出好的解决方案并进行相应推广。第三个核心目标,通过组织比赛推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
“机器人和硬科技的结合,能够体现出硬科技发展新的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硬科技大会上举行中国机器人大赛,这样的结合也更能体现出西安对硬科技的重视,搭建起各个高校科技创新、教学实践进展的展示平台。”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王景川表示。
本次中国机器人大赛结合目前我们国家和国际上航天技术的发展需求,增设了航天器设计与空间机器人赛道。西北工业大学微小卫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空间机器人赛道技术委员会委员周军说:“这些都是航天技术发展的高地,大赛把这个高地变成竞赛,纳入到空间机器人的大学生竞赛活动中,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力的激发是非常有意义的。”
据悉,此次大赛期间,还聚焦未来产业创新需求,统筹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举办主题学术交流、科普展演、产业技术需求对接、产业招商和人才招引、旅游消费促进等相关活动,并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分享创新理念和成功经验,为西安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宝贵启示和借鉴,这些都将为西安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西安晚报
记者柯希飞)
【关闭窗口】